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论go语言中goroutine的使用
阅读量:7251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9

本文共 4305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4 分钟。

go中的goroutine是go语言在语言级别支持并发的一种特性。初接触go的时候对go的goroutine的欢喜至极,实现并发简便到简直bt的地步。但是在项目过程中,越来越发现goroutine是一个很容易被大家滥用的东西。goroutine是一把双面刃。这里列举一下goroutine使用的几宗罪:

1 goroutine的指针传递是不安全的

fun main() {	request := request.NewRequest() //这里的NewRequest()是传递回一个type Request的指针	go saveRequestToRedis1(request)	go saveReuqestToRedis2(request)		select{}}

非常符合逻辑的代码:

主routine开一个routine把request传递给saveRequestToRedis1,让它把请求储存到redis节点1中

同时开另一个routine把request传递给saveReuqestToRedis2,让它把请求储存到redis节点2中

然后主routine就进入循环(不结束进程)

 

问题现在来了,saveRequestToRedis1和saveReuqestToRedis2两个函数其实不是我写的,而是团队另一个人写的,我对其中的实现一无所知,也不想去仔细看内部的具体实现。但是根据函数名,我想当然地把request指针传递进入。

 

好了,实际上saveRequestToRedis1和saveRequestToRedis2 是这样实现的:

func saveRequestToRedis1(request *Request){     …     request.ToUsers = []int{1,2,3} //这里是一个赋值操作,修改了request指向的数据结构     …    redis.Save(request)    return}

这样有什么问题?saveRequestToRedis1和saveReuqestToRedis2两个goroutine修改了同一个共享数据结构,但是由于routine的执行是无序的,因此我们无法保证request.ToUsers设置和redis.Save()是一个原子操作,这样就会出现实际存储redis的数据错误的bug。

 

好吧,你可以说这个saveRequestToRedis的函数实现的有问题,没有考虑到会是使用go routine调用。请再想一想,这个saveRequestToRedis的具体实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它不应该考虑上层是怎么使用它的。那就是我的goroutine的使用有问题,主routine在开一个routine的时候并没有确认这个routine里面的任何一句代码有没有修改了主routine中的数据。对的,主routine确实需要考虑这个情况。但是按照这个思路,所以呢?主goroutine在启用go routine的时候需要阅读子routine中的每行代码来确定是否有修改共享数据??这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是多么降低开发速度的一件事情啊!

 

go语言使用goroutine是想减轻并发的开发压力,却不曾想是在另一方面增加了开发压力。

 

上面说的那么多,就是想得出一个结论:

gorotine的指针传递是不安全的!!

 

如果上一个例子还不够隐蔽,这里还有一个例子:

fun (this *Request)SaveRedis() {	redis1 := redis.NewRedisAddr("xxxxxx")	redis2 := redis.NewRedisAddr("xxxxxx")	go this.saveRequestToRedis(redis1)	go this.saveRequestToRedis(redis2)		select{}}

很少人会考虑到this指针指向的对象是否会有问题,这里的this指针传递给routine应该说是非常隐蔽的。

 

2 goroutine增加了函数的危险系数

这点其实也是源自于上面一点。上文说,往一个go函数中传递指针是不安全的。那么换个角度想,你怎么能保证你要调用的函数在函数实现内部不会使用go呢?如果不去看函数体内部具体实现,是没有办法确定的。

例如我们将上面的典型例子稍微改改

func main() {	request := request.NewRequest()	saveRequestToRedis1(request)	saveRequestToRedis2(request)	select{}}

这下我们没有使用并发,就一定不会出现这问题了吧?追到函数里面去,傻眼了:

func saveReqeustToRedis1(request *Request) {           …            go func() {	      …	      request.ToUsers = []{1,2,3}	     ….	     redis.Save(request)	}}

我勒个去啊,里面起了一个goroutine,并修改了request指针指向的对象。这里就产生了错误了。好吧,如果在调用函数的时候,不看函数内部的具体实现,这个问题就无法避免。所以说呢?所以说,从最坏的思考角度出发,每个调用函数理论上来说都是不安全的!试想一下,这个调用函数如果不是自己开发组的人编写的,而是使用网络上的第三方开源代码...确实无法想象找出这个bug要花费多少时间。

3 goroutine的滥用陷阱

看一下这个例子:

func main() {	go saveRequestToRedises(request)}func saveRequestToRedieses(request *Request) {	for _, redis := range Redises {		go redis.saveRequestToRedis(request)	}}func saveRequestToRedis(request *Request) {            ….            go func() {                     request.ToUsers = []{1,2,3}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dis.Save(request)            }}

神奇啊,go无处不在,好像眨眨眼就在哪里冒出来了。这就是go的滥用,到处都见到go,但是却不是很明确,哪里该用go?为什么用go?goroutine确实会有效率的提升么?

c语言的并发比go语言的并发复杂和繁琐地多,因此我们在使用之前会深思,考虑使用并发获得的好处和坏处。go呢?几乎不。

 

处理方法

下面说几个我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:

1 当启动一个goroutine的时候,如果一个函数必须要传递一个指针,但是函数层级很深,在无法保证安全的情况下,传递这个指针指向对象的一个克隆,而不是直接传递指针

fun main() {	request := request.NewRequest() 	go saveRequestToRedis1(request.Clone())	go saveReuqestToRedis2(request.Clone())		select{}}

Clone函数需要另外写。可以在结构体定义之后简单跟上这个方法。比如:

func (this *Request)Clone(){	newRequest := NewRequst()	newRequest.ToUsers = make([]int, len(this.ToUsers))	copy(newRequest.ToUsers, this.ToUsers)}

其实从效率角度考虑这样确实会产生不必要的Clone的操作,耗费一定内存和CPU。但是在我看来,首先,为了安全性,这个尝试是值得的。其次,如果项目对效率确实有很高的要求,那么你不妨在开发阶段遵照这个原则使用clone,然后在项目优化阶段,作为一种优化手段,将不必要的Clone操作去掉。这样就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最好的优化。

2 什么时候使用go的问题

有两种思维逻辑会想到使用goroutine:

1 业务逻辑需要并发

比如一个服务器,接收请求,阻塞式的方法是一个请求处理完成后,才开始第二个请求的处理。其实在设计的时候我们一定不会这么做,我们会在一开始就已经想到使用并发来处理这个场景,每个请求启动一个goroutine为它服务,这样就达到了并行的效果。这种goroutine直接按照思维的逻辑来使用goroutine

2 性能优化需要并发

一个场景是这样:需要给一批用户发送消息,正常逻辑会使用

for _, user := range users {	sendMessage(user)}
 

但是在考虑到性能问题的时候,我们就不会这样做,如果users的个数很大,比如有1000万个用户?我们就没必要将1000万个用户放在一个routine中运行处理,考虑将1000万用户分成1000份,每份开一个goroutine,一个goroutine分发1万个用户,这样在效率上会提升很多。这种是性能优化上对goroutine的需求

 

按照项目开发的流程角度来看。在项目开发阶段,第一种思路的代码实现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开发实现,因此在项目开发阶段应该马上实现。但是第二种,项目中是由很多小角落是可以使用goroutine进行优化的,但是如果在开发阶段对每个优化策略都考虑到,那一定会直接打乱你的开发思路,会让你的开发周期延长,而且很容易埋下潜在的不安全代码。因此第二种情况在开发阶段绝不应该直接使用goroutine,而该在项目优化阶段以优化的思路对项目进行重构。

 

总结

总结下,文章写了这么多,并不是想让你对goroutine的使用产生畏惧,而是想强调一个观点:

goroutine的使用应该是保守型的。

在你敲下go这两个字母之前请仔细思考是否应该使用goroutine这柄利刃。

 

后续

在你看完这篇以后,也建议看看stevewang的这篇吧: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9be3b8f10101dsr6.html

转载地址:http://jjhbm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听说iPhone X到货了,识别体验是不是科技感爆棚?
查看>>
windows server2012中创建密码重设盘
查看>>
openstack-icehouse部署中遇到的一些故障(小笔记)
查看>>
redhat 替换 yum
查看>>
Google决定用gLinux取代Goobuntu Linux操作系统
查看>>
《将博客搬至CSDN》
查看>>
TCP/IP和OSI参考模型
查看>>
python日志管理模块logging
查看>>
Android用Intent和Bundle传list
查看>>
MySQL count(*) 优化
查看>>
西城110/linux高级作业(12.26)
查看>>
负载产品性能测试——新建测试
查看>>
mongo学习记录
查看>>
node.js搭建本地服务器的代码分享
查看>>
Flask + mod_wsgi + Apache on Windows 部署成功
查看>>
python&mnist笔记
查看>>
redis学习(二)
查看>>
java运算符 与(&)、非(~)、或(|)、异或(^)
查看>>
jdbc的小warning
查看>>
ReactOS:基于Windows的开源操作系统
查看>>